3月29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同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外文局共同主办的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举行。论坛围绕“共促乡村全面振兴共谋现代化发展”主题,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共300多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共同交流减贫治理和乡村振兴经验,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
论坛期间,由刘雪松(怒江州政府副州长)主持 ,安德雷伊·特霍夫(保加利亚驻华大使)、苏国霞(原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萨什科·纳赛夫(北马其顿驻华大使)、郁伍林(怒江州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受益人代表)、蓬佩奥·德拉·波斯塔(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国际贸易与金融协会理事会理事)、张亚峰(大益集团董事长、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围绕“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刘雪松( 怒江州政府副州长)主持论坛I
安德雷伊·特霍夫(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
苏国霞(原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萨什科·纳赛夫( 北马其顿驻华大使)
张亚峰( 大益集团董事长、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
张亚峰( 大益集团董事长、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
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
怒江大峡谷的雾气裹着草果香涌进“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论坛的会场时,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的发言直入主题:“云南的馈赠是双重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民族文化交融的活化石。”他认为,乡村旅游让游客更好地体验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所以云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这可以促进文化互鉴、相互理解与尊重,建立各国交往的桥梁,促进和平发展。
原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曾被怒江的贫困深深震撼。随着草果等产业逐步发展,怒江在快速改变。她认为,旅游业是新的增长点,这里的民族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此外,发展攀岩、漂流等探险项目都很有前景。
针对农文旅融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教授、国际贸易与金融协会理事会理事蓬佩奥·德拉·波斯塔建议怒江借鉴“慢食运动”,鼓励云南利用资源优势、用新颖的方式进行文旅宣传,多层次开发精致旅游产品。
福贡县老姆登村,2011年仅有8张床位的一家客栈,如今民宿鳞次栉比。“背包客找不到住处那晚,我就决定把都市梦种回故乡。”怒江州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受益人代表郁伍林返乡带领村民一起开客栈,让当地人一起增收致富。
“乡愁是真实的记忆。”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感叹,要将城乡融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以农民为中心,让农民参与进来,方能实现真正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综合 云南日报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