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分论坛

多国专家共聚北京 共商灾害应对政策创新《分论坛二: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实录汇编

更新时间:2021-06-11 14:37:45

多国专家共聚北京 共商灾害应对政策创新

《分论坛二: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实录汇编

在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防灾减灾:中国经验与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在本次活动中,还举行了以《政策创新与公共治理》为主题的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军主持分论坛,七位中外嘉宾在分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司长袁艺围绕“关于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行了主题演讲。

袁艺向大家介绍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情况。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围绕着地震、地址、气象、水旱、海洋、森林和草原火灾6大类自然灾害开展,涵盖了影响国家最为严重的突发性灾害。除此之外,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还对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三四产业、环境承灾体作了调查。还有针对历史灾害进行调查,另外这也是第一次开展全国性的减灾资源能力调查。本次调查既要掌握自然灾害风险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提出自然灾害如何防治的区划。

袁艺还介绍了普查的实施情况。她说,普查实施是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来去实施的,从行政层级上涉及到国家、省、市、县,包括乡镇、社区、村来参与普查,部门涉及到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林草、地震、住建、交通、生态环境等9个部门和单位来共同参与这个普查工作,同时设立普查领导机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普查主要分成两大阶段,从2020年到今年4月份,主要做前期准备和试点工作,从5月份到2022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评估和区划工作。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Sun Sun LIM演讲的主题是“控制新冠疫情:新加坡的经验教训”。

Sun Sun LIM从体制机制、对话方式、思想意识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新加坡控制新冠疫情的经验。首先,自上而下,从领导开始到各个部委、到社区保持完全的透明性,另外关于疾病的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会传播出来,需要保持这些信息的一致性。第二,新冠疫情是一个集体性的问题,需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来抗疫,注重信息的传播和各方的协作。除此之外,必须要有同理心来和人们进行对话,因为人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确认感和确信。最后一点,希望让人们能够认识到,抗疫是一个新的常态,不能够过度自满,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山东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袭艳春围绕“用新闻发布传递防灾减灾的信心力量”进行了主题演讲。

袭部长重点讲了从地方新闻发布的实践角度来思考和考虑新闻发布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并谈了四点体会。

第一,新闻发布承担着传递信心和力量的职责使命。它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承载着传递信心和力量的使命,它需要架起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第二,新闻发布需要有勇扛艰难时刻的责任担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我们都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形势也非常的复杂多变,在全媒体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危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转折点,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态度和举措就决定了危机后续发展的方向和最终产生的效果。面对危机,面对灾难,与其三缄其口,被动应付,不如直面问题,主动作为。第三,新闻发布应该聚力正面议题系统的谋划。新闻媒体要给群众传递什么信息,要呈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有一个总体的设计,要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光明。第四,新闻发布要练就应对挑战的过硬本领。

美国雪城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拉斯·伟那演讲的主题是“媒体与新冠疫情:新闻业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中的作用”。

拉斯·伟那教授从全球视角,以新闻业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中的作用为切入点,着重介绍了新闻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包括信息的不对称和错误信息的传播,比如假新闻等;人们对于媒体还有社交媒体的信任危机;人们对于媒体的一种恐惧感,比如你会看到在媒体上有非常多找替罪羊的做法;另外,还包括在口头方面的骚扰。

他还讲述了在乐观的视角下,新闻业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中面临的机会。第一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增加了人们对于新冠疫情的认识。另外,媒体也告诉人们怎么样来进行更好的个人卫生的防护。第二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一个最快的信息传播的方式,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来了解新冠疫情。第三是大众媒体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新冠疫情的一些真实状况,因为它可以提供很多的数据。第四是娱乐,这对于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失落或者其他的负面情绪,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第五是社交媒体可以帮助人们来更好的关注或者支持社区。第六是新闻媒体有责任来提醒所有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流行病,所有的人都会受到影响,我们要加大疫苗的接种。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董关鹏的演讲题目是《5G全媒体时代应急管理与舆论引导:新平台、新规律、新实践》。

董关鹏表示,第一是新平台。移动互联成为现在群媒体应急最重要的平台,大家要关注手机,因为手机是隐形的移动互联。面对应急舆论工作,不要等信息质量做得特别高了再发,数量跟质量现在一样重要。他认为,应急引导需要做的是声音最响亮。

第二是新规律。1.非理性规律,用关切的态度对应它的不理性,然后再把不理性变成理性之后,再去传播更多的事实。2.碎片+滚动规律,一定不要等结论。3.面对5G带来的移动互联平台,要强调的就是口径。4.海量信息时代的定力、耐力、毅力规律,这个规律讲的是不要对发布会求全责备,发布效果不在一时一次一场而定,要在质疑声中坚持说正确的话。5.创新话语的规律,语言要鲜活而且简单。除此之外,面对一些复杂而持久的突发事件,要抢先发布时间轴。

第三是新实践。新实践就是制度标配,一定是启动应急,启动舆论引导。总结就是持续公开,坚持公开,定力加耐力,直面问题,回应关切,及时加精准。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传媒学院莫琳·泰勒演讲的题目是“新冠疫情对全球依存性和关联性的再思考”。

莫琳·泰勒教授从学者的角度思考公共关系在防灾减灾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强调在一个新冠疫情之后的时代,协作与合作的思想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重要。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显示了国家之间非常高的相互依存度,所以现在应该重新考虑全球相互依存。希望公共关系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尽管我们在帮助组织理解响应需求方面做出了努力,实际上还需要在国家到国家的层面来进行研究,从而作出回应,也可以以跨国家和跨国家网络的方式来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宏伟演讲的主题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多灾种、灾害链预警机制”。

王宏伟教授重点讲述了预警的含义和发展趋势,他从危机预警的技术维度、制度维度、文化维度这三个维度阐明了危机预警的概念。从对制灾因子进行监测、风险进行综合研判、发布警报、激发响应行动的危机预警这四个方面介绍了危机预警的过程,提出了对于危机预警制度设计的构想。他表示,预警的第一个趋势,从过去的监测研判然后向群众传递消息,变成现在的更侧重于以人为本,激发公众的响应。第二个趋势,从过去的科学至上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第三个趋势是从单一种预警向多灾种预警发展。他建议通过一个简单的制度设计,来解决多灾种、灾害链的预警问题。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关键词: 新闻,疫情,发布,媒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