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关视野

承载生活之美,中国民艺的国际传播

更新时间:2021-03-09 18:51:18

■潘鲁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走出去,让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艺术是一个重要载体。艺术超越语言藩篱,更加直观生动,往往能够激起情感的共鸣,引起关于人文历史的深刻思考,形成思想精神的某种联系与认同。

从近几年民艺丛书的出版经历看,体会格外深刻。《中国民艺馆》丛书在2019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海外图书出版界和读者的关注,到2020年已输出韩语、波兰语、英语版权。在文化交锋较为严峻的时刻,这套以民艺为蓝本的丛书引发了国际友人的热情关注,展开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可见,民间艺术承载的生活之美以及人们对于美的生活追求是共通的。透过这套关于中国民艺的大型图书文献,各国人民认识中国民间造物艺术和生活图景,感受中国民间工匠的智慧创造和精神世界,理解中国民艺的生活美学价值,也思考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建构生活。

回想丛书在编纂过程中,首先确立了“图说”馆藏的形式,以图为主,展示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查研究的传统民间艺术成果,以及建设中国民艺博物馆形成的馆藏。编纂出版丛书就是希望通过高清图像,全景式地展示民艺藏品的材质工艺、技术脉络、纹饰样式等构成,辅以文字的工艺阐释和文化解读,形成具有专业性并面向文化普及的读物。因为一切收集、整理、研究和展示都不单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生活而传承,使更多的人不断关注和理解中国的民艺精神,借鉴传承,融合现实设计,服务当代生活。该丛书共36册,第一辑出版的丛书包含《戏曲纸扎》《枕顶花》《百鸟绣屏》《油灯》《饮食器具》《年画雕版》《玩具》《家活什儿》《鞋样本子》《云肩》等10册,涉及刺绣、剪刻、塑作、烧造、编织、绘画等民艺品类,包含现实人生里从出生到逝去不同节点、不同礼俗仪式的器物,有自然节律里四季轮替、晨昏更迭、寒暑变化相联系的生活之物,有民间饮食、劳作、娱教、审美的点点滴滴。

透过《中国民艺馆》丛书关于中国民间生活的器物体系以及中国民间生活美学精神的展示,能够更加具体地认知中华文化,包括取材天然的手工之物以自然为背景,其制作应用所对应的自然节气和造物艺术中日月运行、生命繁衍等主题和意象,体现了与自然生命休戚与共的观念,包含对生产实践、日常生活、自然世界的理解,是一种感知时间和世界的体验方式;还有劳作生活中人们的窗棂、枕顶、鞋垫上装饰有喜鹊登枝、花开富贵、红梅翠竹,是对美的凝视,对人生的祝愿,是于生活中发现和表达的热烈、永恒的美。民艺丛书的出版与传播交流由此提供了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切入点,由物及心,去认识文化,认识生活,展开的是文化和精神情感的对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我们要促进文化传承、传播与发展,使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千百年来,民间艺术是生活土地上开出的花,饱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条民心相通、文化共融的桥梁纽带。希望中国民艺如虹,沟通心灵,相映生辉,为生活增添光彩。

(作者系艺术学博士、教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关键词: 生活,中国,文化,丛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