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圆桌对话(二):“一带一路”与沿途国家的文化“大合唱”

更新时间:2016-10-30 17:41:00

主持人:

李希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素养与跨文明对话教席负责人。

嘉宾:

泽米尔·阿万(Zamir Ahmed Awan):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技术参赞

杨洪钧:中国司法部委托公证人、香港苏浙沪同乡会秘书长

高兴(Binod Singh Ajatshatru):印度新德里“金砖研究所”所长、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孙力舟: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副院长、喜马拉雅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希光: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本次对话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与沿途国家的文化“大合唱”,今天邀请的四个嘉宾便是“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大组合。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核心文化圈就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因而如何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实现合唱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回顾历史,最早将佛教传入中国的是生活在东伊朗地区的安息高僧安世高。公元一世纪时,他将佛教从印度传到陕西、河南等地。直到晋朝、北魏及唐朝,中国高僧也到达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和印度的北部地区,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体现了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地区的文化交融和和谐“合唱”。当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有两大走廊,如果这两大走廊不连接起来就难以实现。中国正积极建设在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投入将超过1000亿美元;但是“印中孟缅走廊”建设尚待开展,该走廊通过重庆、昆明,经过缅甸、孟加拉、印度,因巴基斯坦与印度目前关系敏感,会延误一些工程进展。如何真正实现“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合唱和共赢?请阿万和高兴先生多提宝贵建议。

另外,在座的还有两位嘉宾都是中国人,杨洪钧先生和孙力舟先生,你们如何看“中巴经济走廊”?如何加强沟通,避免印中孟缅冲突?这方面也想多听听你们的想法。长者为先,让我们首先有请阿万先生。

泽米尔·阿万:

最重要的是和平,怎么能达到和平呢?很多问题的产生是缺乏沟通,导致误会,所以我们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只有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和平相处的“合唱”关系。我们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确存在一些不同,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是共同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沟通和了解,遇到问题互相谈判,小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积极克服,从而实现和平发展。就像中国,主要实施和平发展路线,没有和平就不会有发展,我相信中国的和平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我在此祝福中国始终和平发展,也希望巴基斯坦与印度也要和平发展,互相支持,互相了解,加强沟通,避免矛盾和冲突。

李希光:

谢谢阿万先生,阿万先生是巴基斯坦优秀的外交官,回答问题也非常辩证客观。下面欢迎年轻学者高兴博士。

高兴:

很荣幸得到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的邀请来参加这次公共关系发展大会,能够有机会向在座的各位长辈和老师进行学习和探讨,并祝贺我的同胞阿万先生精彩的演讲。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祖先是同一个民族,具有很多共通之处。而中国和印度从历史上看,文化交流就很密切,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当前,中印关系发展令人还不是很满意,主要原因在于沟通力度不够,我想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印度,对印度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某些媒体的报道上,这是让我们感觉很遗憾的事情。

印度总理莫迪先生上台后第一个行动就是对中国人开放,通过互联网可以在3天之内申请办理一个30天的旅游签证,给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也逐渐对中印关系加强了认识。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中国新一代的经济转型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及很多科技企业都相信发展中印关系的重要性。西安在中印的历史上也是焦点区域,思古念今,中国和印度作为历史上的文明古国,文化渊源深厚,在文明对话中要互相学习,更需要现在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和平发展。

当前,在中国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我希望中国和印度作为沿途重要国家,立足和平,避免争议,从非争议的地方入手,加强直接沟通和了解。我也希望并欢迎各位抽时间和家人去印度看一看,感受一下印度民间的真实文化,我相信中印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

李希光:

看来高兴对当前的中印关系还不是太“高兴”,认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事实上中国人民非常尊重印度的文化和文明,并一直在为中印关系的和平发展而不断努力。当然,高兴非常坦诚地讲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想,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如何调动我们年轻人的积极性,更好地加入到“中印人民大合唱”、“全世界人民大合唱”,这是值得我们各位思考的一大问题。

下面有请杨先生,他是筹备香港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请您谈一下对以上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杨洪钧:

谢谢,首先感谢尊敬的柳斌杰会长、王会长、李会长。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非常有名气、有深度的学者。我是从香港来的,在这里讲普通话,在座的各位需要非常大的胆量,因为有一句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香港人讲普通话”,先向各位道声抱歉!

很多年前,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中东,到达欧洲、非洲,甚至美洲。香港在一百多年前也是很重要的出境口和商业中转站,今天香港已经回归祖国的怀抱,由于受到多年英国的影响,香港的文化体现了中西合并的特色。从我个人来讲,我在英国读中学、大学,受西方影响较深,对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透,这次来西安开会,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香港将来作为中国和西方贸易、金融、文化互通的桥梁,在“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我的律师工作来看,律师需要帮助很多客人到国外投资,也帮助国外的客人到中国发展,这就需要沟通和了解。如何在国外管理自己的公司?首先就需要了解国外的文化,通过了解加强认识和合作。因此,沟通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此次公关发展大会的主旨所在。谢谢!

李希光:

谢谢杨先生!下面有请孙力舟博士对以上问题谈一下看法。

孙力舟:

非常感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的热情邀请!我发现我们台上有五位嘉宾,恰恰分属四个经济体、三个国家及五个民族,这就体现了我们对话的主题:“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大合唱。既然是合唱就会有不同调门、有不同观点,这是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同声调中奏出一个比单一民族、单一价值观念更动听的和谐乐符,向世界展示“大合唱”的魅力!

刚才李老师提的“一带一路”建设的“两个走廊”问题,我自己跟“两个走廊”都是比较有切身关系的。我在新疆长大,新疆喀什是我父辈工作生活十几年的地方,我母亲生长在大理,我自己是白族。刚才李老师谈到“孟中印缅走廊”问题,要协调四个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乃至有些不太满意当地政府的一些民众的关系,需要各方利益的沟通和交流,这是非常有意义而重大的事。

从“一带一路”建设来看,我认为人和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当我到卡拉奇的时候,就发现卡拉奇电视里都播放印度节目,这种天然的文化联系体现了真实的民众关系,也反映了两国老百姓希望沟通和交流的真诚期待,所以我希望自己力所能及的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西南政法大学和李老师的清华大学也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到“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地区实地走一走,就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实际上,“中巴走廊”在我看来不仅有利于中巴两国,也有利于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它是中亚五国朝向印度洋最便捷的出海口。而伊朗朋友也经常跟我说,我们衷心的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能改善,这样就可以把伊朗的天然气送到巴基斯坦,再分别送到中国和印度;同时伊朗朋友也说,希望印度和中国都能参加恰巴哈尔港的建设,这样就能够在中国的协调之下,成为这四方都能够使用的港口,让四方利益得到协调,都能从中获益。所以非常感谢主办方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给我们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感谢李老师给我这个机会阐述我的观点,如果有不成熟的地方请大家谅解。

李希光:

谢谢!我最后一个问题请每个人简短回答。刚才几位专家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就是通过双边贸易和经济建设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我们知道,中国与印度贸易额将近800亿美元,而与巴基斯坦贸易额为100亿美元,但我们与巴基斯坦关系一直良好而稳定,而与印度却存在一些问题,请问你们如何看这个问题?

泽米尔·阿万:

尽管中巴政治关系非常密切,但贸易关系却没有那么发达,我们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我们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继续加强贸易沟通,扩大贸易往来。今年习主席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也签署了很多合作协议,与以往相比具有很大进步。因此,我相信,中巴贸易额很快就会提升。在签证方面,我们对中国有很多优惠措施。一是可以免费办理巴基斯坦签证,二是无需银行担保,手续简单,时间很快,效率很高。当然,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还需要继续加强改进。

李希光:

谢谢,请高兴博士谈谈想法。

高兴: 

我想提一个非常值得参考的案例,就是亚投行也是中国带头发起的,行长则是我们印度人,很多国家都主动来支持,所以有些政策,只要具有可行性,就会收到很多国家的欢迎。因此,还是需要加强沟通和了解。目前,印度有2万人会说普通话,另外印度已经开通了中文学,印度有55个大学设有中文专业,一直教授到博士学位。相比较印度,中国在这方面没有很好的分析和总结,中国有多少人在进行印度研究?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国家,应该是互补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因此,还有许多工作值得我们继续努力。

李希光:

我明白了,中国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应该培养更多的像您这样的印度博士,这样才能更科学的、准确的、客观的看待两国关系,为国家献计献策。谢谢!

下面请教杨先生,您作为律师,如果企业要去“中巴走廊”投资项目,包括去“印中孟缅走廊”投资项目,您能在法律上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杨洪钧:

内地和香港对待项目投资,一般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税务安排。而在北美洲和欧洲发达国家,他们所有的投资是先考虑政策,然后再考虑税务。所以法律服务,我觉得这个是绝对需要考虑的。另外在签署合同时,我总是提醒他们注意,如果有纠纷怎么办?除了用法律解决,也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和协调,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李希光:

谢谢杨先生!最后,我想请问孙力舟博士,我们知道,巴基斯坦和中国是非常亲密的两个国家,但是随着“一带一路”中巴走廊的兴建,突然数以十万计,甚至更多的人进入了巴基斯坦,会不会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震荡?第二,中印之间到底因为什么问题阻碍了两国的文化交流。

孙力舟:

随着“中巴走廊”的推进,中国人大量进入巴基斯坦,产生一些文化震荡是必然的,但这种碰撞是朝着好的方向以增进两国人的了解,还是向不太好的方向产生摩擦呢?这就要看我们具体怎么做。我建议中国公司向巴基斯坦派员工之前,进行一种系统的强制性的培训,不管是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员工等,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对巴基斯坦的国情、民情,特别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再出去,就可以避免很多误会和冲突。另外,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交流,只要表现出尊重,表现出愿意入乡随俗的这样的积极、热情的心态,我相信一定会打开局面,交到当地的朋友。关于中印之间的,我理解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领土争议,所以在这种领土争议的前提下,我们至少有800亿美元的贸易交流,已经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泽米尔·阿万:

孙老师谈的有道理。正如巴基斯坦与中国是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差异。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沟通和了解,我们的友谊就会远远超过这些小小的矛盾。并且,巴基斯坦大使馆对中国的企业有一个特别贴心的服务,就是如果是团体去巴基斯坦之前,我们可以提供培训服务,培训巴基斯坦当地的文化、当地的语言、当地的风俗习惯等。通过提前了解,对两国的经济走廊及将来的贸易关系发展一定会有更大的帮助。

李希光:

谢谢台上的四位专家,也感谢大家的耐心倾听。希望我们将来有机会能继续相聚,深入探讨相关的问题,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关键词: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关系,问题